rev(东↑西↓)
rev(东↑西↓)
Published on 2024-09-24 / 102 Visits

微信读书深度推荐:8本提升认知、横跨历史、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必读之作

图片

1. 窥探东晋王朝:门阀政治的兴衰与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图片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凭借其翔实的史料和严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极具特色的门阀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田余庆先生提出,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实际上主要集中于东晋时期。他认为,门阀政治本质上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变异形态,其存在具有时间局限性和过渡性,主要表现为门阀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共同治理。本书跳出了以往以婚姻和官职关系来评判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门阀政治这一关键议题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 纵览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与势力的交织变迁 ——《波峰与波谷》

作者:阎步克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波峰与波谷》是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必读佳作,尤其适合作为历史入门读物。本书以“制度史观”为指导,重点从“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个维度,阐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发展历程。书中详细论述了从战国到秦朝中央集权官僚帝国体制的建立,汉代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魏晋时期政治的“变态”发展,以及北朝官僚行政体制的复兴等重要历史阶段。此外,本书还分析了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起伏,并揭示了“制度”与“势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对制度变迁的影响、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推动作用等。

3. 解读古代官场: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演变与特征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作者:阎步克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通过对历史上官僚制度的梳理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官本位”的起源和发展。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以“品位—职位”框架为基础,将官阶研究对象界定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本书分别讨论了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和框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内容。此外,本书还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政治层面,以功能组织和身份组织的二重性为出发点,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主要线索和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研究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以及理解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4. 回溯思想启蒙:重温《新青年》杂志的时代精神 ——《〈新青年〉文选》

作者:陈平原 选编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新青年〉文选》精选了《新青年》杂志的原文,带领读者重温这本深刻改变中国的杂志,还原一个真实的“觉醒年代”。本书的特色在于:

  1. 将思想史视野与文学史意义相结合,确立了新的阅读和阐释标准。
  2. 认为“议政”和“述学”类的文章,同样可以是具有文学性的优秀作品。
  3. 强调《新青年》同人的整体形象,将其视为一项共同参与的事业。
  4. 既按照文体分类方便读者欣赏,又隐含着历史线索和编者的价值判断。
  5. 尽量尊重当时作者的选择,不做不必要的改动,尤其在标点符号和个别词汇的使用上,反对以现代标准进行修改。

5. 徜徉于生命哲思:在散步中感悟人生真谛 ——《真水无香》

作者:朱良志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真水无香》以散步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散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没有计划,没有系统,因此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可能会轻视它,甚至讨厌它。然而,西方逻辑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被称作“散步学派”,这表明散步和逻辑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似乎终日都在山野中散步,观察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以及人间世中各种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残疾、精神异常者,如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的一些“戏画”,这些看似怪诞的形象,却成为艺术中的奇葩。庄子文章中描写的那些奇特人物,或许正是唐宋画家创作罗汉像时的灵感来源。

6. 品味宋词之美:叶嘉莹先生带你领略南宋词人的艺术世界 ——《南宋名家词选讲》

作者:叶嘉莹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南宋名家词选讲》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02年冬在南开大学的一系列讲座录音整理而成。由于当时听讲的学生并未听过叶先生讲授的唐五代和北宋词课程,而南宋词又是从前者发展而来,因此叶先生在正式开讲南宋词之前,先对唐五代和北宋词进行了两次介绍。本书共分为南宋初期、南宋中期、南宋后期三章,选讲了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南宋著名词人的作品,引领读者领略南宋词的独特魅力。

7. 传播学理论新探:重塑经典文本的解读,拓展学术视野 ——《重访灰色地带》

作者:刘海龙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重访灰色地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读佳作,它对传播学领域的经典理论进行了逐一解构,极具启发性。本书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对传播学经典文本进行了重新诠释,旨在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现有的一些定论提出了挑战,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8. 解码曾国藩的成功之道:领悟中国式领导力的精髓 ——《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

作者:宫玉振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力堪称中国式领导力的典范,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宫玉振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从领导力的角度出发,将曾国藩总结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并结合相关事例和现代管理实践进行论述,揭示了曾国藩对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启示意义。这十二个字,实际上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一个成功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十二条基本原则。通过学习这十二个字,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理想与追求、法家的清醒与现实,以及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达到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