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蚂蚁集团:一位前员工对公司文化与工作环境的真实感受

企业内部文化的反思

近期有朋友询问我为什么选择离开蚂蚁集团,其实我在这里待久了,进入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久而久之让我感到迷茫。因此,我希望能换一个环境,继续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我于2018年从一家小公司跳槽至蚂蚁的体验技术部,那时的我无比激动,身边都是曾经仰望的大佬,甚至阮一峰老师也在这个部门工作。能够进入体验技术部,对我而言,犹如中了500万彩票般的幸运。

不过,刚入职时的压力着实让我倍感重大,我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团队的节奏,因此我一直努力工作,庆幸的是在蚂蚁的四年里,我的绩效表现都还不错,算是不虚此行。

现在回望我在蚂蚁的经历,我只能用“感恩”来形容。这份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感谢公司、也感谢我的同事们。

但写这篇文章,我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作为一名自媒体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享我眼中的蚂蚁,包括它的优点与缺点,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娱乐。

优秀的同事群体

我毕业于双非一本,相较于团队中的许多同事,我的学历可谓是垫底,身边很多都是来自211/985高校的本科硕士,估计有60%以上,真让人感到压力山大(这个数字并没有经过严谨统计,仅是个人体会)。

在阿里,流传着“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理念,这实际上是我认为阿里最出色的地方。只要同事答应的事,基本上都能如期且高质量完成,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此外,团队内的交流也很流畅,很多事情只需一两句话便能沟通明了。而且我们能从同事那里学习到多种知识,包含专业技能、理财、生活常识等。

当然,如果你与同事的工作目标不一致,他们可能会非常巧妙地与您打太极,这点需要提前识别哦。😋

公司光环的优势

在我做开源项目ahooks时,借助“蚂蚁体验技术部”的名号进行推广,部门的大佬们也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因为部门拥有ant design等成功的开源项目,社区中的许多人对这个部门的开源项目充满信任,愿意尝试使用ahooks。若是在小公司做这个项目,我相信绝对无法取得这样的成果,几乎不会有人愿意使用。

在自媒体方面,我在公众号、知乎、B站等平台也获得了一些关注,这同样得益于部门的影响力,否则我从零开始实在是难上加难。

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作为ahooks的作者和博主身份也给了我不少加分,这些都是我享受公司光环带来的实际利益。

因此,建议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们多寻找一些互利共赢的项目,这样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也能为自己带来收益,借助公司的光环,事情会变得简单很多。

完善的前端基础设施与浓厚的技术氛围

蚂蚁的前端基础设施非常优秀,我们只需关注自己的代码,其他周边的能力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包括新建项目、脚手架、迭代管理、预发、灰度、回滚、发布npm包、上传资源、API自动生成代码、Mock等,简直应有尽有。

由于是大前端部门,整体的前端技术氛围也十分浓厚,团队中会讨论各种技术问题,内网有丰富的技术文章,每周也会举办多场技术分享会。

每年蚂蚁前端研发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评分都相当高。前端基础设施与浓厚的技术氛围是我最舍不得离开的部分。

优厚的福利待遇

有几个福利我觉得非常值得一提:

  1. 带薪假期非常多,今年我有30多天全薪假,包括14天年假、10天育儿假、5天健康假和3天路途假。
  2. 每天午饭和晚餐分别有20元的补贴,夜宵则有10元。
  3. 晚上8点后打车回家可以报销(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8点下班)。
  4. 每年一次调薪,而且涨幅可观。
  5. 上下班不打卡,时间也很自由。早上大多10点到公司,晚上6点后很多人就下班,而我通常等到8点再打车。
  6. 周末加班的话,可以一比一调休。在蚂蚁四年半期间,我的周末加班次数不超过10天。

因此,对于妖魔化阿里996的人,我觉得可以稍微宽容一些,因为我没见过哪个部门强制要求9点上班,或者每周六加班的。

主管权力过于集中

在阿里,直线主管几乎掌控着你的职业生涯,你的工作内容、价值评估都由他们决定。因此,主管可以说是“爸爸”。

在阿里,你的幸福感、绩效和晋升机会的90%都取决于你的主管。有些人入职几个月便愤然离职,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合适的主管,双方气场不合,导致工作无趣,只能选择离开。

一个人对阿里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因此可以说每千个主管就有千种阿里。

因此,我建议新入职的朋友们在阿里系公司里一定要谨慎选择主管。可即便如此,组织结构的变化是常态,一年换五六个主管也不是稀奇事。我第一年就遇到过四个不同的主管。

阿里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主管的约束机制几乎为零,一旦遇到不公正的主管,几乎没有投诉的渠道。往往要闹到“发内网”的程度才会有人重视,所以每年绩效季,内网总会出现相关热帖。

在阿里,面对不合格的主管,你要么忍受,要么选择离开。

大前端提供的资源利用问题

蚂蚁作为大前端部门,前端团队有几百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这种模式的缺陷显而易见:

  1. 前端资源化:前端团队类似外派于项目组,因此话语权较低,往往被当作“页面仔”,只需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许多人对业务目标及其贡献并不明确。
  2. 业务价值难以横向对比:由于团队内的绩效评估不同,大家的业务各异,横向对比很困难。这导致大家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前端技能的比拼上,忽视了对业务的支持。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优势,前端技术的发展会相对较快。

361排名带来的压力

阿里常被批评的是361排名机制,前30%可以享受优厚福利,中间的60%则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而后10%则面临淘汰,竞争非常残酷。

在一个团队内部,员工必须符合361的分布,所以同事们不仅是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在阿里,仅仅完成分配的任务是无法获得优秀绩效的。每个人都需要主动创造价值,以超越其他同事。这种情况导致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的状态。

从公司视角看,这种制度能有效激励员工的主动性。但从个人角度来看,确实很累。为了超越同事,大家纷纷发起各种项目。尤其是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很优秀的情况下,想要在阿里生存下来并不容易。

尽管我有30天年假,可以选择休假,但我却不敢休,因为公司只关心结果,而不在乎过程。年底时仍需拿出业绩,休假虽好,但361的紧箍咒却让人失去了自由。

总结

总体而言,我认为蚂蚁(阿里)的优点明显多于缺点,建议有能力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加入,来这里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