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二百袋水泥
七千二百袋水泥
Published on 2025-10-25 / 1 Visits

中国出生人口数据严重不符:卡介苗采购仅420万支暗示2025年新生儿或降至621万,奶粉企业销量下滑17.6%交叉验证,分析人口下滑对养老金、地方债及经济的长远影响

近期,卡介苗数据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许多网友通过挖掘相关信息发现,今年的人口出生数量可能远低于上一年公布的954万。卡介苗与出生人口高度关联的原因在于国家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完成接种,且该疫苗属于免费提供项目,因此接种率长期维持在95%至99%之间。可以说,卡介苗的接种数据基本等同于实际出生人口数量。

Image

然而,自2020年起,出生人口出现大幅下降,巧合的是卡介苗接种数量也不再对外公开。

Image

有细心网友从政府年度采购信息平台查询到,2024年对下一年度的卡介苗预估采购量为420万支。

Image

需要说明的是,420万支仅是政府总采购预算,通常备货数量会略高于预期,实际采购量需根据各省具体规划确定。从已公开的部分省份数据来看,广东、福建、四川、山西、青海和海南的卡介苗采购总量为92.4万剂。这六个省份人口合计占全国比例的24.8%,由此推算全国总针剂约为372万剂。

进一步分析显示,卡介苗每剂最多可注射5人,但由于排气和针管内壁附着造成的损耗,以及开封后需在6小时内使用完毕,必须计算每剂实际使用人数才能推断真实出生数据。通过对比历史卡介苗批签发量与出生人口数据,发现历史比值平均为每剂注射1.86人。

Image

但数据中有一个异常现象:2014年至2017年,批签发量与出生人口比值约为1.6,即每剂注射1.6人;而2018年至2020年,该比值突然升至2.4,即每剂注射2.4人。根据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每剂注射超过2.4名新生儿有违医学常识,这也是数据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观察部分省市2024年的对应数据:河南省每剂注射2.6人,贵州省每剂注射2.1人,上海市每剂注射1.67人。通常经济发达城市财政充裕,数据造假动机较小,因此上海的数据可信度较高。另一方面,出生人口较多的地区损耗较小,因为一剂可同时服务多名婴儿;反之,出生人口少的地区,医院可能一剂仅服务一名婴儿,超时即废弃,损耗更大。

2020年之前每剂平均注射1.86人,如今新生人口大幅减少,理论上数字不应高于以往水平,因此更可能接近上海的1.67人。为严谨起见,我们按三种情况计算:若按贵州数据(注射比2.1),人口为372×2.1=781万人;按2014-2020年平均数据(注射比1.86),人口为372×1.86=691万人;按上海数据(注射比1.67),人口为372×1.67=621万人。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基于2024年954万人口采购次年卡介苗,400万支左右的采购量明显不足。

有人可能认为仅凭卡介苗数据推断出生人口说服力不够,因此我们采用其他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以中国A股上市奶粉公司贝因美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奶粉销售量为12,846.04吨,较2024年同期的13,671.91吨下降6.04%。

Image

数据来源:贝因美2025年上半年财报

婴儿奶粉消耗结构分为:0-6个月婴儿人均月消耗3-4公斤,反映近半年新生儿数量;6-12个月为2-3公斤/月;12-36个月为1-2公斤/月。根据2021年至2024年出生人口数据(1062万、956万、902万、954万),假设仅人口因素影响贝因美销量,推导出上半年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约17.6%。如果2024年全年为954万人,2025年预计降至786万人。

有人可能质疑仅统计一家奶粉公司数据不够全面,但贝因美是唯一公布准确吨位销量的企业,其他公司如飞鹤和澳优乳业仅公布金额销量,价格干扰因素较多。飞鹤上半年奶粉营收下降10%,澳优乳业同比下降8.9%,假设价格不变,它们的吨位销量降幅可能更大,意味着新生人口降幅或超过17.6%。

还有人认为奶粉数据仍需更多佐证,因此我们参考主营0-3岁儿童生活用品的“孩子王”财报。2024年全年会员增加700万人,对应新增人口950万;2025年上半年会员增加300万人,对应新增人口X。

Image

数据来源:孩子王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财报

假设新增会员与新生儿人口成正比,根据公式950/X=700/300,计算X≈40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约800万人,下滑16%。通过两项公开数据判断,今年出生人口同比下降16%至18%。如果前一年954万人准确,今年置信区间在780万至800万人之间;但如果上一年数据本就远低于954万,根据卡介苗采购量推导,今年最低可能仅621万至781万人,最高下滑幅度或超30%。

新生儿人口下滑意味着什么?背后反映了深层次问题。首先,未来三十年的养老金体系将面临挑战。人口出生率恶化后,700万新生儿需供养曾年出生2000万的老人,现收现付的养老制度难以为继,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从40%进一步下降,或领取年龄继续延迟。人口减少导致信心下滑,影响实体经济,进而减少社保缴纳人数和增加断缴率。

其次,地方政府的税源问题凸显。税源关乎本币偿债能力,目前各地政府背负大量地方债,投资于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这些需充足人口和持续资金维护。人口减少导致税源短缺,收支失衡,负债压力加大。长期依赖中央财政转移后,可能通过发债和货币投放刺激经济,导致汇率贬值减轻债务压力,但这会削弱人民币信心,加速外资撤离。

因此,今年政府急于发放3600元补贴以刺激生育,后续可能推出更多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年轻人可参考日本经验:在去杠杆周期中,通过套息交易(用低利率资金投资全球高收益资产)获利。日本过去十年利息仅10%,但汇率贬值40%,投资海外核心资产实现收益叠加。从实业角度,应转向赚取外国、富豪或底层群体收入,因为人口下行导致房产跌价、中产滑落,仅做内地业务的公司竞争激烈。

政府方面,可能大力投入机器人技术以应对老龄化导致的人力不足问题。但历史表明,科技创新需创新土壤而非单纯资金投入,效果难料。中国会持续投资科技企业,融资难度较低,但重大突破取决于多方因素,只能逐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