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二百袋水泥
七千二百袋水泥
Published on 2025-09-21 / 1 Visits

超详细教程:在NAS上使用Docker Compose部署MinIO对象存储并配置思源笔记自动数据同步

MinIO 是一款高性能且与 Amazon S3 兼容的对象存储软件,专为处理大规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湖和数据库工作负载而设计。它采用软件定义的存储架构,无需依赖专有硬件,支持在云端及普通硬件环境中灵活部署,并同时提供开源的 GNU AGPL v3 许可证和商业企业版许可证选项。

Image

安装指南

推荐使用 Docker Compose 进行部署,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文件:

services:
  minio:
    image: minio/minio:RELEASE.2025-04-22T22-12-26Z
    container_name: minio
    command: server /data --console-address ":9001"
    ports:
      - 9000:9000
      - 9001:9001
    volumes:
      - /vol1/1000/docker/minio:/data
    environment:
      - MINIO_ROOT_USER=ROOTNAME
      - MINIO_ROOT_PASSWORD=CHANGEME123
    restart: always

参数说明(如需更多详细设置,请参考官方文档):

  • 端口 9000:用于 MinIO API 通信
  • 端口 9001:用于访问 MinIO 控制台界面
  • 环境变量 MINIO_ROOT_USER:设置管理员账户名称
  • 环境变量 MINIO_ROOT_PASSWORD:设置管理员账户密码

提示:请注意选择适当的镜像版本,最新的 latest 版本可能缺少部分管理功能。

基础操作

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NAS的IP:9001 即可访问 MinIO 控制台界面。

Image

使用之前设置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Image

界面右上角提供深色模式切换功能(当前版本可能不支持中文界面)。

Image

注意:以下操作步骤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请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用户管理

建议创建专用用户以便更好地管理权限。

Image

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勾选所有权限选项后保存设置。

Image

存储桶创建

创建一个用于存储数据的 Bucket。

Image

输入存储桶名称并点击创建按钮。

Image

创建完成后,可以点击打开存储桶进行后续操作。

Image

基本功能

通常情况下,无需手动操作存储桶,只需配置应用程序使用相应的账户信息即可实现数据存取。

初始状态下,存储桶内没有数据内容。

Image

之前创建的用户账户也具备对存储桶的读写权限。

Image

点击右上角的文件夹图标可以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Image

支持上传单个文件或整个文件夹。

Image

也可以先创建目录路径,再上传文件到指定位置。

Image

选中文件后可以进行下载、分享、预览和删除等操作。

Image

文件分享功能支持设置有效期限。

Image

文件预览功能允许在线查看文件内容。

Image

扩展应用

以下简要介绍如何将思源笔记与 MinIO 对接实现数据同步功能。

参考教程:SiYuan 思源笔记

首先创建一个专用用户并获取 Access Key 和 Secret Key。

Image

保持默认设置,点击创建用户。

Image

记录生成的 Access Key 和 Secret Key,建议下载保存这些凭证。

Image

创建一个名为“siyuan”的存储桶用于存放笔记数据。

Image

最后将 Region(服务器区域)设置为“zh-east-1”,完成 MinIO 的基本配置。

Image

在思源笔记中,选择 S3 作为云端存储服务提供商。

Image

按照要求填写相关配置信息,其他选项保持默认即可。

Image

点击左上角菜单开启同步功能。

Image

检查 MinIO 存储桶,如果看到同步的数据文件,说明配置成功。

Image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 NAS 环境中使用 Docker Compose 部署 MinIO 对象存储服务的完整过程,并提供了与思源笔记进行数据同步的具体配置方法。MinIO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对象存储解决方案,能够为各种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特别适合需要自主控制数据存储环境的用户群体。

通过本文的指导,用户可以快速搭建自己的对象存储系统,并实现与思源笔记的无缝数据同步,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